学校代码:
10285
学 号:
苏州大学硕士(学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苏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的统一要求
(英文题目)Requirement Of Thesis,SZU
研究生(本科生) 姓名 | |
指导教师姓名 | |
专业名称 | |
研究方向 | |
所在院部 | |
论文提交日期 | |
LDSports乐动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2018年5月
论文总体要求
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系统二完整的学术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详实,论证严格,结构合理,文具通畅,图表清晰;引用他人资料,应出自原著;利用合作者的观点和研究成果,应加附注;所有引用的图、表必须给出文献引用。
学位论文一般应包括:论文独创性与使用授权说明、中英文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成果、附录等。
硕士学位论文一般不少于2万字。博士学位论文一般不少于7万字。
硕士学位论文应对经济建设或本门学科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或实践意义;博士学位论文应对经济建设或本学科发展,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或实践意义。
硕士学位论文应体现出作者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的新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博士学位论文应体现出作者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的创造性成果,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论文应符合学术规范要求。
硕士论文框架建议
理论研究类一:主体研究一种理论或算法,有一定创新性
绪论(8-10页)
介绍论文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本章重点),论文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基础理论(12-15页)
介绍与本论文研究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
理论或算法改进(20-25页)
介绍本论文理论或算法的改进及创新性成果,是论文的主体部分
实验仿真与性能分析(10-15页)
应有算法性能分析的完整软件,包含算法涉及的各项仿真内容,要求界面美观,操作简单,同时完成性能分析
总结与展望(2页)
对论文做总结,突出论文的工作,对论文后续研究做出展望
理论研究类二:主体研究两种理论或算法,有一定创新性
绪论(8-10页)
介绍论文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本章重点),论文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基础理论(12-15页)
介绍与本论文研究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
理论或算法一(20页左右)
介绍本论文理论或算法一的内容,同时给出性能比较和性能分析
理论或算法二(20页左右)
介绍本论文理论或算法一的内容,同时给出性能比较和性能分析
总结与展望(2页)
对论文做总结,突出论文的工作,对论文后续研究做出展望
系统设计类一:论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完成某类应用系统设计
绪论(8-10页)
介绍论文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本章重点),国内外现状应包括相关的理论及对应系统的研究情况,论文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相关理论(12-15页)
介绍与本论文系统设计相关的理论研究工作
系统设计(20-30页)
介绍本论文的系统总体设计、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
实验测试与性能分析(10-15页)
给出论文所实现系统的完整测试,并进行性能比较和性能分析,必须有可展示的系统设计结果
总结与展望(2页)
对论文做总结,突出论文的工作,对论文后续研究做出展望
系统设计类二:论文主要围绕某类应用系统研究和设计展开
绪论(8-10页)
介绍论文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本章重点),论文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系统分析(10页左右)
系统的总体介绍、工程约束、设计需求、需求分析等
系统设计(30页)
介绍本论文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本章内容也可以分为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章
实验测试与性能分析(10-15页)
给出论文所实现系统的完整测试,并进行性能比较和性能分析,必须有可展示的系统设计结果
总结与展望(2页)
对论文做总结,突出论文的工作,对论文后续研究做出展望
硬件设计类:论文主要围绕某类硬件系统的设计展开,包括芯片或IP核设计等
绪论(8-10页)
介绍论文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本章重点),包括系统涉及到的应用背景介绍,论文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系统分析(10页左右)
系统的总体介绍、工程约束、设计需求、需求分析等
系统设计(30页)
介绍本论文系统的硬件设计,详细介绍各模块的设计过程
系统测试与性能分析(10-15页)
给出论文所设计硬件的测试环境及各项性能指标的完整测试,并进行性能分析
总结与展望(2页)
对论文做总结,突出论文的工作,对论文后续研究做出展望
软件设计类:论文主要围绕应用软件的设计展开
绪论(8-10页)
介绍论文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本章重点),包括系统涉及到的应用背景介绍,论文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软件系统框架设计(10页左右)
软件系统总体介绍、需求分析、软件框架设计等
软件系统详细设计(30页)
介绍本论文软件系统各模块的详细设计,给出各模块的接口设计、流程图等
软件测试与性能分析(10-15页)
给出论文所设计软件的测试环境及各项性能指标的完整测试,并进行性能分析
总结与展望(2页)
对论文做总结,突出论文的工作,对论文后续研究做出展望
苏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的统一要求
摘 要
学位论文的摘要对于论文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一般学位论文摘要可以分为三段撰写。第一段一般用来说明选题背景和意义,字数控制在150字左右。
第二段为摘要的主体部分,重点说明论文的主要工作,字数在300字左右。对于有些论文,第二段也可以拆分成几段撰写,每段说明论文的一项核心内容。
第三段一般为总结,重点给出论文研究工作的定性和定量结果,字数在150字左右。
关键词:学位论文;科研领域;宝贵财富
作者:张三
指导老师:李四
Abstract
Thesis is the main performance of the graduate students engaged in the work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it shows that research work for new inventions, theory or opinion, is the important basis of graduate students to apply for master's or doctoral degree .
Keywords: Thesis; Scientific research field; Precious treasure
Written by San Zhang
Supervised by Si Li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研究生学位论文应用汉语撰写。论文内容应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简练,说明透彻,推理严谨,立论正确。论文内容一般应由十个主要部分组成,依次:1.封面,2.中文摘要,3.英文摘要,4.目录,5.论文正文,6.参考文献,7.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8.符号说明,9.附录,10.致谢。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撰写可以分国内和国外撰写,也可以根据论文的研究内容分成几块进行撰写,具体根据论文的实际情况确定。本部分是绪论的重点。
1.2.1 格式规范
论文题目为小二号黑体字,可以分成1或2行居中打印。题目正文样式,下面不需换行直接写“摘 要”二字。
1.2.1.1 关键词
论文一般不建议超过4级目录
1.2.2 图形样例
注a:
Figure.1.1 Sketch map of thesis model
1.2.3 表格样例
Tab.1.1 The example of the table
参数1 | 参数2 |
123 | 456 |
1.2.3 公式样例
(1-1)
1.3 本文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使用一段文字对论文的工作作出介绍,也可以分段描述论文的几个方面工作。
对论文的各章内容作简单介绍
第2章 基础理论
除第1章和最后一章外,一般每章开始会有一段文字,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给出本章的内容简介。
本章仅给出论文研究所必须或关联的基础理论,不同的论文本章可以有不同的安排,如工程类论文,本章可以给出系统的总体介绍、工程约束、设计需求、需求分析等,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1 基础理论1/系统总体介绍
2.2 基础理论2/系统需求分析
2.3 基础理论3/系统总体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论文主体
论文框架格式1:本章一般为论文的主体工作,作者需在本章充分体现出论文的主要工作,可以是理论研究,也可以是工程设计。如果是工程设计,可以将本章拆分为硬件和软件两部分。论文的另一种框架格式见后面模板。
3.1 研究一
3.2 研究二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实验仿真与性能分析
论文框架格式1:本章可以安排实验部分以及实验结果分析,重点在于分析。如果是系统设计类论文,本章的内容主要为测试及测试结果分析。
4.1 实验环境
4.2 实验仿真
4.3 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3章 研究内容1
论文框架格式2:如果论文包括2块研究内容,则可以分别放在两章里面撰写,并且在给出研究内容后,建议同时给出结果分析。本章为研究内容1。
3.1 研究内容1基础
3.2 研究内容1改进
3.3 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研究内容2
论文框架格式2:如果论文包括2块研究内容,则可以分别放在两章里面撰写,并且在给出研究内容后,建议同时给出结果分析。本章为研究内容2。
4.1 研究内容2基础
4.2 研究内容2改进
4.3 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本节是对论文工作的总体回顾,应该与论文摘要相呼应,重点突出作者的工作,如果有创新点一定要突出,至少在本节能充分反映出论文的工作量。
5.2 展望
可以对论文下一步的工作、有待完善的工作作出展望
参考文献
1)硕士论文的参考文献篇数至少达到40篇以上,以50篇以上为宜;2)外文文献的篇数应该占参考文献总篇数的2/3以上;3)近3年的文献数应达到总篇数的1/5以上;4)注意参考文献的引用质量,一些低层次的文献不建议引用
Fang Y, Feng H, Chen Y. A robust interaural time differences estimation and dereverber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the coherence function[J]. Applied Acoustics, 2018, 129: 126-134.
Brandstein M, Ward D. Micphone Arrays: Signal Processing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M]. 1 edn.Springer, 2001.
Togami M. Multichannel online speech dereverberation under noisy environments[C]// Signal Processing Conference. IEEE, 2015: 1078-1082.
…